40年來國家氣象站的變化

提示:本篇資訊內容有730個文字,全文大小約為4KB文檔,閱讀本文大約需要2分鐘

2020-04-25 08:58:56 文章來源:www.medecinenaturelles.net 信息編輯:氣象宣傳 暫無評論 1789次閱覽

  無論是晴天還是刮風下雨,天氣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許大多數人都能清楚地感覺到,今天的天氣預報似乎更加準確,獲取天氣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事實上,在改革開放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學水平的提高,氣象預報的專業效率也在不斷加強。當前,氣象觀測、預報和服務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技術和硬件手段落后,向功能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預報系統和公共氣象服務系統的建設和發展轉變。

  據了解,從建站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氣象站在數據采集手段和觀測環境方面都比較困難。由于缺乏先進的觀測設備,當時的觀測手段只能停留在人工觀測記錄的水平。”人工觀測云量和能見度,人工記錄溫度和降雨量的監測數據。氣象數據的傳輸只能依靠接收機,而采用莫爾斯電碼廣播和手讀電碼,這些手段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對采集數據的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氣象臺站觀測資料是天氣預報的基礎。氣象站越多,預報就越準確。據吳立斌介紹,目前,我國有143個*基準氣象站、2400多個*地面觀測站和4萬多個自動氣象站。”氣象站配備了多種氣象雷達和多顆氣象衛星,部署在太空,形成大氣監測網絡。該監測網每天同時進行觀測,從地面到高空,從陸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層次觀測大氣變化,并迅速將觀測數據收集到各國*氣象中心,然后傳送到*各地。“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氣象觀測已經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氣象預報預報體系,包括短期預報0-6小時、中短期預報0-10天、延長期預報10-30天和月、季、年氣候預報。”,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用“氣象災害預警”代替“重要天氣信息”發布短期災害性天氣信息“氣象災害預警”內容較為豐富,包括暴雨、大風、強降溫等11類。氣象臺計算機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得到氣象圖、數值預報圖等產品,為預報員提供預報依據。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這就需要預報員對各種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此時,預報員的理論知識和積累的經驗極為重要。”因此,當天氣形勢比較復雜時,或在災害性天氣到來之前,預報專家應進行天氣會商,在各抒己見、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得出較為可靠的預報意見,再發布*終的天氣預報。”那么,我們如何得到這些豐富的天氣預報和及時的天氣信息呢?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只能通過預報電臺獲得天氣預報,對大多數農民來說,只能按時收聽廣播。隨著電話和移動電話的普及,與氣象信息相關的短信和傳真業務也隨之出現。

  今天,氣象部門已經建成了集電視、網站、短信、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多種方式于一體的天氣預報預警和服務信息發布系統。”“可以說,人們已經不難知道當天、次日甚至整周的天氣預報了。當他們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或城市的天氣預報,氣象服務的種類和方式也在不斷擴大。

  以上介紹就是“40年來國家氣象站的變化”相關內容,如果您還對其他內容感興趣,敬請關注北京東成基業氣象站產品!

版權聲明:本文由 氣象宣傳 編輯,如果喜歡這篇文章《40年來國家氣象站的變化》:http://www.medecinenaturelles.net/hy/2136.html 請保留本文鏈接。

上篇信息:氣象站的分類與特征
下篇信息:農業氣象信息服務技術研究

請發表您的評論